当前位置: 主页 > 80后歌曲 > 儿歌民谣 >

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

时间:2012-01-21 17:43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很过人以为这个叫《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》,其实就是叫《一分钱》,作者(作曲、作词): 潘振声。 创作时间:1963年 一分钱歌词: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,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, 叔叔拿着钱, 对我把头点, 我高兴地说了声:叔叔,再见! 潘老个人简历
  

     很过人以为这个叫《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》,其实就是叫《一分钱》,作者(作曲、作词): 潘振声。 创作时间:1963年
 


  
  一分钱歌词:
 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,
 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,
  叔叔拿着钱,
  对我把头点,
  我高兴地说了声:“叔叔,再见!”

 

潘老个人简历及一分钱的创作:
    潘振声(panzhensheng 1932--2009 )著名作曲家。蒙古族。上海青浦人。1955年开始从事儿童音乐创作。当过小学音乐教师,少先队辅导员,编辑等。曾任音协宁夏分会主席、宁夏文联副主席、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。曾获“全国优秀儿童少年工作者”称号。作有儿童歌曲《小鸭子》、《一分钱》、《好妈妈》、《红太阳照山河》词曲及曲作《嘀哩嘀哩》、《雷锋叔叔请听我的回答》、《太阳月亮不能忘》等。出版有少儿歌曲专辑。
   
  歌曲《一分钱》的创作故事:
    著名儿童音乐作曲家潘振声老师自童年就酷爱音乐。抗战胜利后,因家境贫寒,上不起学,一直在工厂当童工。直至上海解放后,获得新生的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。在新兵集训团里,每逢联欢,他都要登台表演,说、拉、弹、唱总是赢得一片喝彩,他的文艺才华引起了部队首长的注意。新兵集训结业后,他被调到了师文工团。
  1955 年,潘老师从部队复员回到上海,当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。潘老师说:“那个时候只要会教唱歌就行。但学校又没有音乐教材,一切得靠自己去找、去刻印歌曲。”也就在那个时候,潘老师萌发了为孩子们写歌的念头。1955 年春天,他的第一首儿童创作歌曲诞生了,《我们来到了花园里》从漕溪路小学唱到校外,传遍上海。
  1958 年,他被调至宁夏工作。在宁夏,他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出上海学校里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,那一片片纯真甜美的歌声常常在耳畔回响……
  《一分钱》是在宁夏创作的,但创作素材是上海的。潘老师说,在他当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时,经常给孩子们上道德教育课,教育孩子们要爱祖国、爱社会、爱学习、爱劳动,做诚实的孩子。那个时候,也就是在漕溪路小学工作的那段时间,他办公桌上放大头针的小盒子内,经常放满孩子们交来的找不到失主的一分、两分硬币,小学生拾金不昧的行为,不止一次地令他激动。而当年,在漕溪路口,路边的两位交通民警无论是刮风下雨,还是严寒酷暑,每日护送学校的孩子们过马路。到了马路的另一边时,孩子们总是回头挥着小手,稚声稚气、此起彼伏地叫着:“叔叔,再见……”。萦绕在他心头的这一幕幕真实而感人的情景,一直促使他要创作一首关于好孩子的歌,一首体现警民关系深切情感的歌。
  六十年代初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小喇叭》节目组写信向他约稿,请他创作一首赞扬“好孩子”的歌。潘老师说:“一收到约稿信,我马上又沉浸在当年发生的感人情景之中。”
  潘老师在描述他当年构思创作时是这样说的:“给孩子的东西既不能成人化,更不能虚假,曲调要跳跃优美,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易学易唱,一旦唱了就要琅琅上口。”
  几天的构思后,一首曲调由沪剧紫竹调移植变化而带有城市色彩和明快旋律的《一分钱》儿歌诞生了。
  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,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歌曲虽然短小,但极具艺术感染力,把“警与民”之间的融洽关系,刻画得生动感人。

(责任编辑:80后记忆网)
声明:本文章为80后记忆网整理,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链接:http://www.80jiyi.net/80gequ/yifqnqian.html
顶一下
(15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推荐内容